PRODUCTS CENTER
擺錘沖擊式試驗機在長期使用中,受機械磨損、電氣元件老化、操作不當等因素影響,易出現各類故障,直接影響測試精度或設備運行。以下結合機械系統、電氣系統、測試結果異常三大核心維度,梳理常見故障、成因及針對性解決方法,同時附預防建議:
一、機械系統故障(最高頻,占故障總量 60% 以上)
機械系統是試驗機的核心執行部分,故障多集中在擺錘、夾具、傳動結構,表現為 “動作卡滯"“沖擊異常" 等,具體如下:
常見故障 | 可能成因 | 解決方法 |
1. 擺錘提升后卡滯,無法自由下落 | ① 擺錘旋轉軸潤滑不足,出現干摩擦; | ① 拆解旋轉軸,用專用潤滑油(如 32 號機械油)潤滑軸套,清除舊油垢; |
2. 沖擊后擺錘無法復位(或復位偏差大) | ① 復位電機故障(如電機接線松動、碳刷磨損); | ① 檢查復位電機接線,更換磨損碳刷(若碳刷長度<5mm 需立即更換); |
3. 夾具夾持試樣松動,沖擊時試樣移位 | ① 夾具夾緊螺栓磨損,導致夾持力不足; | ① 更換磨損的夾緊螺栓(建議用高強度內六角螺栓,如 8.8 級); |
4. 沖擊后擺錘沖擊面變形 / 崩缺 | ① 長期測試高硬度材料(如淬火鋼),沖擊面疲勞磨損; | ① 定期檢查沖擊面:若有輕微劃痕,用金剛石砂輪拋光;若崩缺>0.5mm,需更換擺錘沖擊頭; |
二、電氣系統故障(影響數據采集與設備控制)
電氣系統負責 “擺錘控制"“能量計算"“數據輸出",故障多表現為 “無響應"“數據不準"“報錯",具體如下:
常見故障 | 可能成因 | 解決方法 |
1. 設備通電后無反應(屏幕不亮、按鍵無效) | ① 主電源開關故障(如觸點氧化); | ① 用萬用表檢測主電源開關通斷,氧化則用砂紙打磨觸點,損壞則更換; |
2. 角度傳感器無數據(或數據跳變) | ① 傳感器接線松動(如編碼器信號線接觸不良); | ① 重新插拔傳感器接線,并用扎帶固定(避免線纜晃動導致接觸不良); |
3. 測試后沖擊功數據偏差大(與標準值不符) | ① 能量校準過期(超過 12 個月未校準); | ① 聯系 CNAS 資質機構,用 “標準沖擊塊"(如 150J 標準塊)重新校準能量,確保誤差≤±1%; |
4. 低溫 / 高溫附件無法控溫(如低溫槽不降溫) | ① 低溫槽制冷劑泄漏(如氟利昂泄漏); | ① 用肥皂水檢測低溫槽管路接口,若冒泡則補漏并加注制冷劑(如 R404A); |
三、測試結果異常(非設備故障,但易誤判為故障)
部分 “結果異常" 源于操作或試樣問題,需先排除非設備因素,再排查故障:
異常現象 | 可能成因(非設備故障) | 解決方法 |
1. 同一批次試樣沖擊功差異大(離散度>10%) | ① 試樣加工精度不足(如缺口深度 / 寬度超差,如夏比 V 型缺口標準深度 2mm,實際 2.2mm); | ① 用缺口投影儀檢查試樣缺口尺寸,超差則重新加工(需符合 GB/T 229、GB/T 1043 等標準); |
2. 沖擊后試樣無明顯損傷(尤其高韌性材料) | ① 沖擊能量量程過小(如用 50J 擺錘測試韌性鋼,能量不足無法沖斷); | ① 更換更大能量擺錘(如從 50J 換為 300J),確保擺錘能量>試樣預估吸收能量的 1.5 倍; |
四、故障預防與日常保養建議
定期潤滑:每 3 個月對擺錘旋轉軸、復位機構的運動部件加注專用潤滑油(如鋰基潤滑脂),避免干摩擦導致磨損;
清潔維護:每次測試后,用壓縮空氣清理夾具、擺錘沖擊面,每周用無水乙醇擦拭電氣控制面板(防止灰塵堆積導致短路);
規范操作:
測試前需空載運行 1-2 次,檢查擺錘下落是否順暢;
夾持試樣時用扭矩扳手按標準力矩緊固,避免過松或過緊(過緊易導致試樣提前變形);
校準管理:嚴格按 “每 12 個月" 進行一次全面校準(高頻使用設備每 6 個月 1 次),校準報告需留存歸檔,確保數據溯源性;
環境控制:設備需放置在常溫(15-30℃)、干燥(濕度<65%)、無振動的環境中,避免陽光直射(防止電氣元件老化)、遠離腐蝕性氣體(如實驗室的酸堿試劑)。
通過以上故障排查與預防措施,可大幅降低擺錘沖擊式試驗機的故障發生率,確保測試數據準確、設備長期穩定運行。若遇到復雜故障(如核心電路板燒毀),建議聯系設備廠家或專業維修機構,避免自行拆解導致二次損壞。